其他
金奖胡同值得颁个“金奖”
墙内是家,墙外是巷
背街小巷虽然不起眼
却记录着城市四季更替
居民日常生活
近年来
北京市加大“背街小巷”
环境整治力度
下“绣花功夫”
提升胡同百姓生活品质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
松树街社区金奖胡同
搭载“改造”顺风车
从民意立项、和谐共生
长效共治等多角度聚合资源
在为胡同环境“焕颜”的同时
打造百姓满意的新型生活微空间
门口听闻鸟语 初春静待花香
金奖胡同蜿蜒曲折,东起羊房胡同,西至松树街,全长136米,均宽5米。放在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什刹海街道,不论是改造前还是改造后,都很难让人眼前一亮。但却在后期街道胡同改造评选中,因为居民的力挺支持,拿了“金奖”。
金奖胡同9号到11号是胡同最宽敞的地方,许多老人在这里扎堆儿晒太阳。65岁的赵长霞讲述着整治后的胡同:“新铺的透水砖,新雕的‘百家福’,新建的花栏,新增的停车场……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来看,葡萄架上绿油油,花朵争奇斗艳,那才叫漂亮。”
1号住户附近是金奖胡同最窄的地方,一位居民正在忙着摘邻居家盆栽中熟透了的辣椒。“春天到了,大伙儿商量栽种新品种,我先把枯枝残叶收一收,腾点地儿。”他将枝干拔起,交给了身边的街巷安保人员。安保人员手中黑色袋子已经快装满了,他的身上还挂着清理小广告的铲子。“今天我值班,主要负责安全巡查,遇到力所能及的事,也会搭把手。这条胡同里的老人多,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照顾,有时候值班口渴,就会顺道儿进去讨口水喝。”
胡同中最忙的“角儿”是社区工作者。一位居民家门前停着的代步车因为长时间不用,用苫布盖着。谁知初春风大,给吹开了“一条缝”。松树街社区服务站站长王琨骑着电动车、拿着胶带来到现场,把苫布铺开,跟街巷安保人员一起“补裂缝”。“还好带了一卷儿,铺开后才发现,苫布好多地方都快裂了,老人们最怕浪费,补一补还能再用好几个月。”
当被问起胡同改造经历时,王琨意味深长,她表示,胡同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每一个街坊都是观察者与参与者,身体力行支持家门口持续焕颜,改造才能顺应城市发展,真正服务民生。
追溯
原生底子差 改造空间少
2021年下半年,什刹海街道以“民意立项 和谐共生 长效共治”为出发点,开展金奖胡同融空间项目工程,从整治私搭乱建、清理堆物堆料、恢复传统风貌、搭建便民服务点等多方面入手,畅通胡同微循环,拓展邻里融空间,打造绿廊微乐园,营造居民家门口的开放共享新场景。
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难处。
“太乱了,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一位设计师走访胡同后,发出感叹。在没改造前,金奖胡同内闲置的煤棚随处可见,私搭乱建、违法建设把原始建筑遮蔽了起来,街巷两侧的墙体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乱停的车辆、堆放的杂物增加了胡同道路通行负担。“金奖胡同曾因一位姓金的艺人,善弹唱而得名,如今,这条胡同的风韵雅致找不到了。”
在这里住了数十年的老居民也有话说。“家门口这块儿地儿我们也‘宝贝’,但我们没有柳荫街胡同空间大,也没有后海沿线风光好,胡同多年没‘收拾’,改造起来确实有点难。”居民吴福秋说。
破题
以“大美”聚民心 用“务实”解民需
叠图作业 挂图作战
胡同口的张云祥家有处违建,改造之初,整治提升工作小组入户调研,希望他能带头支持工作。“我是党员,也曾在建筑行业里工作过,知道这项工作不容易。放心,一定配合你们工作,给大家带好头。”张云祥说干就干,不但配合拆除了多年违建,还主动清理了家门口的堆物堆料和破损花池。
这份支持不仅为后续整治工作的推进打下良好基础,也让参与整治的工作人员充满信心。“老张还送来一面锦旗,感谢所有工作人员辛苦付出,这让我们很惊喜。”什刹海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向宇说。
民意立项 资源联动
松树街社区积极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会上,工作人员带着设计图纸与住户面对面解释整改标准和提升计划,最终确定了6项主体改造内容:拆除17处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清理堆物堆料和大件家具;拔除电线杆,梳理弱电线路,迁移占路电箱;以传统风貌建设小广场和胡同立面;建设共享车棚、绿色长廊和晾衣架等便民设施;栽种花草树木,建设迷你公园。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什刹海街道将金奖胡同作为近年来胡同治理标杆,努力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党委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为居民做好“关键小事”,让项目推进有速度更有温度。
精心设计 物勒工名
什刹海街道邀请街巷设计师对胡同内留白点位和临街院落逐一实地考察,明确建筑风格和造型,对门窗结构统一整理,责任规划师对项目一一把关,力求精准设计,精准施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在施工过程中,街巷办工作人员始终盯在一线,确定一块,施工一块,验收一块。居民家门前小广场改造,地面和花栏的式样参考了荷花市场、鼓西大街改造的设计图样。11号院门口晾衣架下的平台及共享车棚改了三次才验收。一些大杂院拆完违建后的建筑影响胡同风貌,不得不当场暂停施工,入户与居民协商整改方案。有时居民白天要上班,只能等到晚上再入户征集意见。其中,最难拆的一户,工作人员前前后后共去了十次,最长的一次交谈超过了三个小时。“胡同改造的一砖一瓦都是街巷工作人员用嘴皮子磨出来的。”张向宇说。
共建共管 长效治理
“融空间”计划是金奖胡同改造的重要内容。改造内容包含违建拆除,电箱、电缆空间规划,架空线入地,杂物清理等。项目开展前期及实施过程,街道、社区、设计单位多次现场调查,与胡同居民进行多次沟通,达成共识。最终确定以“留白增绿”为指导,增加健身器材,增添部分城市家具、绿色走廊和景观标识等。
为保护改造成果,街巷理事会与居民协商签订文明公约,并邀请热心居民参与后续维护。“现在每天出门都能看到巡逻值守的安保人员,社区工作者也会时不时来转两圈。最重要的是胡同里的孩子们有活动空间了,环境好了,他们出来玩的时间也长了,偶尔看到乱扔垃圾、遛狗不牵绳的人,他们就会主动劝说。人人都是街巷‘小管家’,咱家门口的环境才能一天天变好。”张春燕说。
成果
耗时半年 留住胡同烟火气
拆违、清脏方面,共拆除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17处,较好地消除了胡同占地违建多的硬伤。协调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完成5处电箱移位,解决了电箱占路问题。解决了管线洞穿11号院门楼情况,并将拆违后散落的架空线全部梳理入槽。开展了5次清脏治乱联合整治,清理堆物堆料11余车,修理粉刷破损电箱4个,对僵尸三轮、自行车地桩地锁、小广告进行了反复治理。
治乱、提升方面。针对拆违形成的空间,结合居民需求进行设计。金奖胡同11号院外煤炭公司厂房及街道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后,形成了一个面积350余平方米的空地。街道把这片空地作为小微景观提升的主场地,以古都风貌精心设计打造。
其中,结合居民需求和什刹海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配置了4个共享停车位。在无法通行机动车的胡同东段,因地制宜点缀了花池、棋桌和景观绿廊,增强居民区生活气息。
此外,在施工改造中,修复、粉刷墙体立面约计210余平方米,地砖铺设580余平方米,栽种海棠11棵,凌霄3株,铺设草皮30平方米,“一园一廊多节点”的胡同特色初步呈现。
下一步,什刹海街道将合理分配活动资源,进一步提升11号楼门前小广场的环境和利用效率,吸引小朋友为空间添活力,为北京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添砖加瓦。
热文回顾